美东时间6月19日,特朗普手握“已批准”的伊朗打击计划,迟迟未按下启动键。三艘航母(福特号、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正向中东集结,F-35战机群进驻西班牙基地,巨型钻地弹锁定伊朗地下90米的福尔多核设施,白宫内部传出的最新指令是:“再给外交两周时间。 ”
共和党鹰派早已按捺不住。 前国安顾问弗林公开鼓吹“击败伊朗才能全力对付中国”,声称中东乱局是“中国受益的陷阱”。 他幻想美军速胜后扶植亲美政权,切断中国“一带一路”的中东支点。
这套逻辑被现实撕得粉碎。 福尔多核设施深埋山体,美军GBU-57钻地弹从未实战验证过90米岩层的穿透力。 伊朗“泥石-2”导弹(射程2000公里)已覆盖中东10处美军基地,报复预案直指以色列而非分散攻击美军,这意味着美国一旦参战,反而可能成为以色列的负担。
特朗普的犹豫背后是四重绞索。国会内反战联盟罕见成形:右翼孤立派马西与进步派AOC联合推动《战争权力决议案》,要求剥夺总统开战权;MAGA内部也分裂,卡尔森警告“开战即帝国终结”,万斯回避战争承诺。 五角大楼更担忧伊朗的“山地游击战”:9000万人口和复杂地形,足以让美军重陷伊拉克式泥潭。
伊朗的反击牌远比鹰派预想的精明。 哈梅内伊一面宣称“美军干预将付出无法弥补的代价”,一面通过外交渠道释放谈判信号。 巴基斯坦倾向声援伊朗,俄罗斯保持斡旋姿态,21个伊斯兰国家联合施压停火,这些变量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变成走钢丝游戏。
中国正成为这场博弈的“静默赢家”。 就在美军航母调往中东时,中国与沙特签下百亿石化订单,中哈核电站协议稳步推进。 3月,中俄伊三国海军还在阿曼湾演练海上安全,没有一枪一炮,中国靠能源合作和拒绝选边站队,在中东影响力持续渗透。
鹰派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暴露出战略短视。 弗林们刻意忽略历史:2003年伊拉克战争耗费数万亿美元,却给中国腾出20年发展窗口期;2021年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政权反而加速接入中国“一带一路”。 如今中东反美情绪因冲突升温,正推动沙特等国加速“去美元化”,人民币在中东石油结算占比突破历史峰值。
特朗普的困境成了美国霸权的缩影。 国务卿卢比奥等干预派在谈判中植入“伊朗必须弃核”的毒丸条款,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坦言“已准备好执行总统任何决定”,这种矛盾导致政策在威慑与妥协间摇摆。 美军忙着转移波斯湾基地的飞机舰船时,中国商船正绕行好望角测试北极新航线。
战争倒计时的滴答声越来越响。 两周窗口期内,福尔多核设施的命运将决定三条路径:有限打击触发油价暴涨,全面战争引爆全球能源危机,外交妥协则宣告鹰派战略破产。 无论哪种结局,历史已写下注脚:美国在中东按下炸弹按钮时,太平洋对岸总能听到机遇的敲门声。
#热问计划#
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