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地产行业里,总有人从山顶滚下来,这次轮到泰禾。
那个曾经喊出“要在全国造城市客厅”的公司,如今成了最新的暴雷样本。
负债1881亿,资产被冻结、股票退市,董事长被留置调查。
消息一出,整个地产圈都炸了锅。

毕竟,这家公司前几年还连续两年冲进全国房企20强,手里拿着一堆豪宅项目,怎么突然就“塌房”了?
说实话,泰禾的故事,几乎浓缩了这一代房地产公司的宿命。
起于疯狂扩张,盛于资本加持,败于债务泥潭。
01
如果你去过上海徐汇,你可能见过那栋玻璃幕墙大楼,就是“泰禾大厦”。
几年前,它是泰禾集团在上海的总部,是黄其森进军一线的标志。
而现在,这栋大楼已经换主人了。
今年7月,上海舜晟集团以6.6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它,要知道,当初评估价接近9亿元,等于打了个七折。
这只是开始。
泰禾旗下几十处房产,从福建、北京到深圳,全被法院陆续查封、拍卖。

原因很简单:没钱。
公开数据显示,泰禾集团未偿还的借款高达734.9亿元,加上被查封冻结的资产,负债总额直接飙到1881亿。
而公司的资产总额只有1600多亿,连“账面都填不平”,更别提现金流。
连员工工资、供应商账款都成了悬账,黄其森本人,也在8月被证监会调查并留置。
消息一出,不少老股民感叹:“他不是跑得快,是跑不动了。”
02
早在2017年,这家公司就种下了祸根。
那一年,房地产市场疯狂,融资几乎不要成本。
黄其森喊出口号:“未来三年,销售额要突破2000亿!”
当时没人觉得夸张。
泰禾在北京、上海、厦门、南京等地不断拿地,项目遍地开花,光2017年、2018年两年,销售额连破千亿。
一时间,黄其森被捧成“福建地产教父”,他出入各大论坛,谈理想、讲战略、接受采访,说要“做最懂城市的开发商”。
问题是,拿地容易,消化难。

地产行业讲究高周转,你得快进快出,但泰禾主打的是高端豪宅,项目周期长、成本高,回款慢。
为了继续扩张,公司不断加杠杆,结果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越滚越大。
到了2020年,疫情一来,资金链彻底断了,黄其森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卖资产、卖股权、引战投……几乎什么都试过。
可再高明的财技,也敌不过现金流的枯竭,到2022年,公司利息都还不上了。
债务逾期公告接二连三,甚至连项目施工都停了,那时候市场上已经传出风声:“泰禾撑不住了。”
但黄其森还在坚持,“我一定会守信履约”。
只不过,现实没给他时间。
03
最风光的时候,泰禾几乎是资本的宠儿,银行、信托、券商、基金,都愿意给它放钱。
一方面,泰禾项目遍布核心城市,抵押物充足。
另一方面,黄其森在圈内口碑极好,他出身银行系统,会讲财务语言,也懂得讨资本欢心。
于是,钱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债券、信托、ABS、永续债、海外美元债,各种融资工具堆成了“债务金字塔”。
这种模式,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年代非常管用。

因为房子卖得快,现金流充沛,谁都不怕负债。
但当市场拐点出现,这套模式瞬间反噬,房子卖不动、价格下滑、销售回款断裂,原本的正循环变成了死循环。
黄其森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他不是不懂风险,而是太相信自己能渡劫。
他以为,房地产的寒冬会过去,他没想到,这是整个行业的“冰河期”。
04
那份公告出来时,所有泰禾的投资人心都凉透了。
公告里写得干巴巴,公司董事长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现已被留置。
但业内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政调查,而是“暴雷到顶”的标志,企业经营、资金流、信息披露都有严重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泰禾在此前的多起诉讼中,存在未披露重大债务、隐瞒诉讼标的的行为。
这在资本市场上,几乎等于“自杀”。
监管出手,只是时间问题。
这家公司从2020年开始就已处在债务危机边缘,只是靠拆腾、卖资产、延期,一直在续命。
现在黄其森被带走,也宣告了泰禾彻底失去自救的机会。
05
如果不是这次暴雷,黄其森的人生履历其实挺励志的,他是福建人,15岁考上大学,毕业后进了银行系统工作。
90年代末,他辞职下海,带着积蓄进入房地产。
那时候,中国楼市刚起步,他靠几块地起家,
2002年拿下北京的第一个项目——泰禾红御,从此,泰禾的名字开始在北京、福州、深圳频繁出现。
他擅长造势,也善于包装,“院子系”“中国院子”“东方人居哲学”,听起来很高级,卖得也确实贵。

他提出做最懂中国文化的开发商,把豪宅概念玩成了文化标签。
那几年,他风光无限。
座驾劳斯莱斯,出入论坛都是“地产思想家”级别,员工年会在人民大会堂开。
可惜,企业做大了,人的野心也跟着膨胀。
从“福建豪宅王”到“全国扩张”,从百亿销售到千亿负债,黄其森一步步走进了自己设的局。
而现在,留给外界的,是一地碎账和冻结的资产。
06
其实,泰禾的崩塌早有前车之鉴,恒大、花样年、融创等等,哪一个不是相似路径?
疯狂拿地、靠债滚雪球、用营销堆规模,表面是“盛世”,本质是“透支”。
过去十几年,中国房企靠高杠杆成长为巨兽,但也在金融紧缩、楼市降温的周期里,被反噬殆尽。

一旦房子卖不动,整个体系瞬间崩塌,银行抽贷、投资人退场、供应商停工,每一个环节都是“连锁骨折”。
所以,今天的泰禾,只是这场行业清算的又一个注脚。
07
泰禾集团的退市,其实是一种必然,它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财务上看,它是资不抵债的结局,从行业上看,它是时代终结的注脚。
当年靠高杠杆、靠土地红利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
那些曾经靠扩张赢得掌声的房企,现在只能在资产清单里一点点清算过去的狂欢。
黄其森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代地产人的宿命。
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被困死在那个时代。
最终,留给市场的,不是一个名字的消失,而是一个行业的叹息。
房地产的神话结束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地产大佬,正在一个个落幕。
有的人退隐江湖,有的人东山再起,也有人像黄其森这样,最终栽在了自己筑起的金字塔底下。

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让无数人暴富,也让无数人沉沦。
泰禾的崩塌,只不过是泡沫破灭后的一声余响。
这场清算不止属于黄其森,更属于整个行业。
当土地不再是提款机,资本不再无底线地追捧,那些缺乏内功、靠杠杆续命的企业,终将被时间淘汰。
也许,十年后人们再提起泰禾,会记得它的“院子系”多漂亮,也会记得它是怎么从山顶滚下去的。
时代的车轮继续往前,唯独债,还得一个个去还。
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