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被视为楚国历史上一个较为悲哀的君主。本是一个拥有强大国力的国家,却由于轻信了秦国,屡次被对方欺骗,最终甚至沦落到被秦国俘获,这不仅导致楚国的国力日渐衰退,也令楚怀王的结局相当悲惨,最终在秦国老死,楚国百姓对此深表怜惜。那么,楚怀王为何不选择割让土地回国,继续做王呢?
在两国交往期间,楚怀王曾多次被秦国所欺骗,以至于在他心中,秦国的信用已荡然无存。第一次是在张仪的操控下,楚怀王被欺骗相信秦国愿意割让商於之地六百里,以此为交换与齐国断绝交往,建立盟友关系。楚怀王心生欢喜,便果断与齐国断交,然而最终得到的却只是短短六里之地。愤怒不已的楚怀王于是发兵讨伐秦国,但最后却遭遇惨败,楚国的国力因此进一步削弱。以下是史记中的描述:“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楚怀王的天真,也显示出秦国的狡诈和信用的丧失。
第二次的遭遇是秦昭襄王对楚怀王的另一番卑劣行径。当时,秦国已经攻陷了楚国的八座城池,于是秦昭襄王约定与楚怀王会面,然而秦王却背信弃义地将楚怀王扣留,扬言以城池交换他的性命。经过这两次惨痛的教训,楚怀王心目中的秦国已经是彻底失去了信任,甚至可以说其信用度已降为零。他自然不会再次相信秦国的承诺。
展开剩余53%即便楚怀王有心拿出城池来换取生命,但楚国的朝廷内外也未必会同意。楚国和秦国一样,始终受到中原诸侯的轻视,因为两个国家最初都远离中原,地处偏僻,一个被称为西戎,另一个则被称为南蛮。这种渺小的地位不仅是对两国的讽刺,也体现了两国最初环境所带来的险恶。楚国的领土是历代先王赤手空拳、经历无数艰难困苦而争取而来的,是他们的血汗与心血凝聚而成的。即便楚怀王愿意割地,面对国内众多宗族的反对,割让土地的提议也很难得到批准。
首先,楚怀王的处境非常危险,身在敌国之中,而秦国被背信弃义所诟病,楚王割地之后能否安全归国都是个未知数。如果割地换得回国的机会最后落空,那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了兵,得不偿失。其次,值得一提的是,楚国的土地乃是前任君主一寸一寸战斗得来的,珍贵无比。更何况楚怀王尚且有子嗣,未来有可能再立继承者。他即便死亡,还可以传位于子,可是土地一旦割让,却是永远失去了。
综上所述,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受困而不愿回国当王?其实答案很简单。楚怀王要想回国继续统治,唯一的条件就是割地。但因屡屡被秦国欺骗,他对秦国充满了仇恨,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割地求全。而且他明白,即便自己同意,秦王也未必会放他平安回去,国内同样不会接受。因此,与其抱着苟且偷生的名声,不如直接拒绝,显得更加高尚。
发布于:天津市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