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全球致死性寄生虫病
黑热病主要症状——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肝脾肿大,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并寄生人或动物体内所引起,主要通过雌性白蛉叮咬传播。
它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全球致死性寄生虫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4-7个月,治疗不当会在罹患该病1-2年内或因其他并发症死亡。
发热、贫血 这些症状要重视
1.黑热病的三大症状: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
2.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畏寒乏力,多汗,食欲差,腹泻呕吐等症状;
3.患者中期会出现脾脏和肝脏肿大,肚子可能会变得鼓鼓的,有时候还会疼。
4.患者晚期会出现精神萎靡,心悸、气短,消瘦,颜面四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
展开剩余54%如在5-9月份常去可能有白蛉的地方,比如山地丘陵地带,那就更要警惕患黑热病,如出现以上症状,最好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病犬为主要传染源
我省黑热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多数病犬没有明显症状,需要通过犬只筛查才能早期发现。典型病犬外观特征:消瘦、脱毛、皮质外溢、结节和溃疡、鳞屑和血痂等。
白蛉为主要传播媒介
白蛉通常栖息在室内外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如屋角、墙缝、畜舍、地窖、窑洞、桥洞、洞穴、石缝等处。
白蛉的活动时间通常从黄昏到次日黎明。
黑热病的防治
1. 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白蛉叮咬是预防黑热病最有效的措施。在白蛉活动季节(5~9月)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居家建议使用纱门、纱窗、蚊帐。
2. 加强犬只管理。在白蛉活动季节给犬只佩戴驱蛉项圈,避免犬只被白蛉叮咬;积极开展犬只筛查,尽早查出传染源;犬只尽量圈养,减少其流动性;发现病犬及时处置。
3. 消灭白蛉。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对房屋、畜舍、禽舍及周围环境和可能的孳生地进行喷洒。
4. 确诊黑热病后,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确保及时、全程、足量用药,防止复发。
疾控专家提醒,黑热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一定要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发布于:河南省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