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工业的链条上,铁矿石是基础的原料。然而,直接使用开采出来的粉状铁矿石进行冶炼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运输过程中粉尘大、在高炉中透气性差导致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人们发明了造块技术,将粉矿通过一系列工艺变成强度更高、粒度均匀的球团矿。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关键的材料起到了“胶水”的作用,它将分散的矿粉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这就是球团粘结剂。球团粘结剂技术的演进,直接关系到球团矿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环境表现,其发展与应用探索始终是冶金领域关注的重点。
一、球团粘结剂的基本作用与早期类型
要理解粘结剂技术为何发展,首先要明白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在球团生产中,细磨的铁精矿粉加入适量水分和粘结剂后,通过造球机滚动成生球。这些生球多元化拥有足够的“生球强度”,以承受后续的运输、筛分以及进入高温焙烧炉时的冲击。焙烧后,生球需要发生固结反应,形成具有高强度的“熟球”,以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理想的粘结剂需要扮演双重角色:在常温下作为有效的成型剂,在高温下又能促进矿石颗粒间的固结。
早期的球团厂广泛使用的是膨润土。膨润土是一种天然粘土矿物,其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它遇水后能迅速膨胀,具有优异的粘结性和可塑性,能有效提高生球的强度。然而,膨润土也有明显的缺点:它是一种低品位的含铁原料,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大量添加膨润土(传统工艺中添加量可达百分之二以上),相当于在铁矿石中加入了大量“杂质”,这会导致最终球团矿的铁品位下降。对于高炉冶炼而言,入炉原料的铁品位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都会导致焦比升高、产量下降,最终增加吨铁成本。寻找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膨润土的高效粘结剂,成为技术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二、粘结剂技术的发展脉络:从无机到有机复合
粘结剂技术的发展,大致遵循了从单一无机物到有机聚合物,再到复合型粘结剂的路径,核心目标是在保证甚至提升球团性能的前提下,创新限度地减少非铁元素的引入。
1.无机粘结剂的改进与局限
除了膨润土,科研人员也尝试过其他无机粘结剂,如石灰石、水玻璃、水泥等。这些材料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起到粘结作用,但往往存在更明显的问题。例如,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可能影响球团结构的稳定性;水玻璃会使球团过于坚硬但发脆,且成本较高。单纯的无机粘结剂,除了膨润土因其综合性能尚可且成本低廉仍被部分使用外,其他种类并未成为主流。
2.有机粘结剂的兴起与优势
为了解决膨润土降低铁品位的问题,有机粘结剂应运而生。这类粘结剂通常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等。它们的创新优势在于,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氧,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能够几乎完全燃烧分解,不留或只留下极少的残渣,从而避免了铁品位的稀释。有机粘结剂通常只需添加极少的量(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膨润土的粘结效果,这被称为“高效粘结剂”。使用有机粘结剂,可以显著提升球团矿的产品等级和市场竞争力。
3.复合粘结剂成为当前主流方向
然而,有机粘结剂也并非知名无缺。例如,某些纯有机粘结剂制成的生球,其抗冲击和抗摩擦的性能可能不如膨润土球团,在复杂的运输线上可能容易破损。有机粘结剂在高温下完全燃烧后,其留下的“骨架”作用消失,可能会对球团焙烧过程中的固结强度产生一定影响。
正是认识到单一类型粘结剂的局限性,复合粘结剂技术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复合粘结剂是将有机粘结剂与少量无机粘结剂(如改性膨润土、特定矿物等)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它巧妙地结合了二者的优点:有机组分保证了高效粘结和低残留,无机组分则有助于改善生球的韧性并优化高温下的固结行为。通过科学的复配,可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在极低的添加总量下,优秀满足生球和熟球的强度要求,是目前高效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案。
三、技术探索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粘结剂的实际应用探索中,会遇到哪些具体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问题一:不同的铁矿石原料,是否可以使用同一种粘结剂?
*答案是否定的。铁矿石的种类繁多,其矿物组成、颗粒形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例如,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的造球性能就截然不同。一种对磁铁矿效果显著的粘结剂,用在赤铁矿上可能效果平平。粘结剂的选择和应用具有很强的“定制性”。在实际生产中,多元化根据具体的矿种进行详细的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筛选出最适合的粘结剂类型和添加参数,这就是所谓的“配矿研究”的重要性。
*问题二:粘结剂如何适应更环保的生产工艺?
*钢铁工业正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球团工艺也不例外。例如,带式焙烧机工艺和链篦机-回转窑工艺对烟气排放有严格标准。一些传统的粘结剂在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有害气体。现代的粘结剂研发,已将环境友好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倾向于选择那些燃烧产物仅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清洁有机原料,并避免使用含硫、含氯等可能产生酸性气体的组分。探索利用工业副产品或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如改性木质素、淀粉基材料)开发粘结剂,也是绿色化的重要方向。
*问题三:除了粘结,粘结剂还能发挥其他作用吗?
*这是一个前沿的探索领域。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功能化粘结剂”。例如,在粘结剂中引入某些特定的微量元素,使其在焙烧过程中能够催化固相反应,降低焙烧温度,从而节省能耗。或者,使粘结剂兼具改善球团冶金性能(如还原性)的作用。虽然这些高级功能距离大规模工业应用尚有距离,但代表了粘结剂技术从“辅助材料”向“功能材料”升级的潜力。
四、实际应用中的考量与未来展望
将新型粘结剂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工业化生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成本是首要因素,包括粘结剂本身的采购成本和因使用它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虽然高效粘结剂的单价可能高于膨润土,但其极低的添加量和对铁品位的提升所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往往是更显著的。是操作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粘结剂的溶解性、添加方式的适应性、对生产流程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等,都需要在实践中验证。产品的长期质量稳定性是关键,这要求粘结剂供应商能提供质量一致的产品和可靠的技术服务。
展望未来,球团粘结剂技术的发展将继续围绕“高效、节能、环保、低成本”的核心目标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将集中于对粘结剂作用机理的微观理解,例如通过现代分析技术观察粘结剂分子在矿粉颗粒表面的吸附形态和粘结机制,从而为设计更高效的粘结剂分子结构提供理论指导。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不同的矿石原料和工艺条件建立粘结剂优选模型,实现精准、智能的配方推荐,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球团固结粘结剂虽然后续添加量微小,却是决定球团矿质量与成本的关键一环。从其技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天然矿物到合成高分子,再到精细复配,每一步演进都凝聚着对材料科学更深刻的理解和对工业生产更精准的把握。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不仅服务于钢铁工业的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一个生动范例。
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