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云龙,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电视剧《亮剑》里那个正直刚毅、敢打敢拼的男主角。然而,真实历史中的李云龙同样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人,他曾担任志愿军高炮第63师政治委员,军衔大校,堪称我军中的一位英勇将领。
与电视剧中的李云龙不同,这位历史上的李云龙大校出身红一方面军,是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猛将。他曾多次与日军和美军正面交锋,凭借卓越的战功,累计击落敌机高达233架,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气概。
李云龙于1919年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由于家境贫寒,童年时他只能跟随父亲到县城打工。那个年代,长汀的资本家对工人剥削严厉,李云龙目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公,愤而投身红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一员。
展开剩余76%长汀县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且复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虽人口不多,但涌现出不少名将,如开国上将杨成武、开国中将傅连暲,以及开国少将彭胜标、涂则生等,李云龙正是这片红色热土的一员。
1933年,年仅14岁的李云龙加入红军,1936年光荣入党。在红军时期,他隶属于红三军团,主要从事军团的宣传工作,成为彭老总麾下一名忠诚的战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年少成兵的李云龙,日后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屡立战功,官至师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转移。11月,湘江战役在界首展开。红三军团负责保护中央军委纵队的侧翼安全,掩护军委干部安全渡江。李云龙积极参加了光华铺阻击战,连续两天两夜,面对敌军几十次的猛烈进攻,他所在的部队英勇抵抗,尽管伤亡惨重,达到两千余人。李云龙眼见战友纷纷倒下,却依旧吹响司号,激励士气,展现出无畏的战斗精神。
12月1日,随着红五军团援兵赶到,李云龙随部队撤离光华铺,转移到界首安全渡过湘江。湘江战役后,李云龙参与了土城、娄山关和遵义等重要战役。1935年10月,红三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李云龙正式成为红一军团第四师的一员。
红军长征期间,是李云龙成长蜕变的关键阶段。虽年仅17岁,却历经会理战役、泸定桥战斗、包座防御等多场恶战。他的战术素养不断提升,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受到军团领导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李云龙随李天佑团长进入686团,担任宣传员。次月,686团由韩城东渡黄河,李云龙参加了平型关大捷,随后担任115师教导第二旅第五团的营教导员,军事素质愈发精湛。
1938年12月,115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主力挺进山东敌后,李云龙随第六团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晋升为团政治处主任。鲁中地区形势复杂,日军严密封锁,建立保甲制度,严防群众接触八路军,并借助汉奸、特务和土匪制造破坏,令当地百姓人心惶惶。
为迅速建立党组织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罗荣桓挑选骨干干部深入农村,耐心宣传发动群众。经过不懈努力,到1939年,鲁南、鲁西地区的人民群众逐渐觉醒,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式成立,极大地提升了抗战的后勤和人力基础。
随后,日军对115师展开大规模“扫荡”,李云龙参加了陆房突围等战役。他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频繁袭击和拖延敌军行动。到1942年,115师成功摆脱围困,兵力发展到十万余人,抗战力量显著增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15师主力挺进东北。李云龙留守山东,负责防卫任务,并担任华东野战军34军100师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两淮、孟良崮、鲁南和淮海等关键战役。1949年4月,百万大军渡江,李云龙参与了解放上海和湖州的战斗,担任上海城防高炮第三师政治委员。
1951年3月,李云龙随高炮第63师进入朝鲜战场,负责永柔机场的防卫工作。1951年4月,五架美军B26轰炸机侵犯永柔机场领空,李云龙亲自指挥高炮部队展开猛烈还击。一架敌机机翼被击中,不久坠落农田,飞行员当场阵亡。
初战告捷极大鼓舞了63师士气。为继续击落敌机,1952年63师转战东线,投入激烈的“空中绞杀”战。4月夏季攻势中,63师再次击落六架美机,刷新了参战以来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李云龙所率高炮第63师累计击落233架敌机,有力保障了志愿军后勤交通安全。1955年,依据中央军委命令,李云龙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新中国开国大校之一。
1965年,因病李云龙在南京逝世,年仅46岁。李云龙大校作为我军杰出的将领,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指挥炮兵英勇作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卓越贡献,这位共和国的忠诚战士,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
发布于:天津市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